湾区资讯

邮轮经济“热”起来,“海上黄金产业”这波流量怎么抓?

来源:南方+


珠江咽喉处,虎门大桥旁,汽笛鸣响。


6月25日,暌违四年,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再次启航——上海蓝梦国际邮轮股份有限公司旗下“蓝梦之歌”邮轮开启广州南沙首航航线。



今年以来,出入境旅游市场加速复苏,邮轮市场也呈现出蓬勃发展之态。邮轮这种“一站式”的出游模式,不仅助力国人看世界、更为境外友人提供了认识中国的新渠道。


2023年9月,天津邮轮母港重启,此后东方邮轮“梦想号”、爱达邮轮“地中海号”等邮轮相继启程。今年预计将接待入境邮轮100艘次,入境旅客超30万人次。


深圳邮轮母港国际邮轮业务于去年年中复航,至今共有三十多艘次出入境邮轮在蛇口港停靠、启航,乘坐邮轮出入境人员近4万人次。


5月15日起,我国沿海省份全面实施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免签政策,乘坐邮轮并经由境内旅行社组织接待的外国旅游团,可经由13个城市的邮轮口岸免办签证整团入境,在中国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北京市活动,最长停留时间不超过15天,其中就包括广东广州和深圳。


利好政策频出之下,要如何看待邮轮在跨境游领域的机遇、挑战?作为母港聚集地,粤港澳大湾区又该如何发挥优势、让邮轮产业“再加速”?


关键词:再出发   湾心启航,探索世界


6月25日17时,伴着低沉的汽笛声,“蓝梦之歌”号邮轮缓缓驶离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近700名旅客开启了越南下龙湾5天4晚的旅程。当天下午,南沙邮轮母港开港开航仪式举行,标志着这座海上“鲸舟”正式启用。


“在‘家门口’上船的感觉非常好,期待了好久,今天终于成真了!”下午2点45分,旅客开始通关。在工作人员指引下,仅仅几分钟,南沙居民梁巨峰就顺利通关,成为南沙国际邮轮母港正式开港后的首位通关旅客。“整个过程很丝滑、很流畅。”


梁巨峰所在的公司每年都要组织好几次国外的考察,乘邮轮出行对他而言已轻车熟路。“此前一直在关注南沙邮轮母港的最新动态,今天终于进入里面,设计很气派、环境很舒适,整体感觉非常好。”


此前,受全球疫情影响,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在短暂试航后一直未正式开港。此次南沙国际邮轮母港的正式开港开航,也标志着南沙邮轮行业重回正轨。


而南沙与邮轮的故事还要追溯到十年前。彼时,由于没有邮轮港,坐拥地理位置、旅游资源、港口条件、交通枢纽、客源保障、便利通关等各种优势的广州,空有一身“本事”却一度无法发挥出来。


于是,建设一座属于自己的国际邮轮母港,补齐邮轮产业发展的这块短板便被广州提上日程。位于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自古便是广州出海口的南沙成为了最终选址地。


2015年7月,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公开招标,标志着广州南沙国际邮轮码头项目进入实质操作阶段。同年11月,广州港集团、中国交建签署合作意向书,宣布共同推动邮轮母港的开发建设。2016年8月,南沙国际邮轮母港项目正式动工建设。


作为过渡,广州港南沙港三期码头被作为临时母港,供邮轮靠泊。2016年1月,丽星邮轮“处女星号”以南沙为新母港开通固定航线,南沙母港邮轮时代正式来临。


此后,南沙的优势逐渐显现。自2016年首次运营邮轮项目以来,从南沙出入境的邮轮旅客规模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三,增长速度全国第一,累计接待出入境旅客160万人次,稳居中国邮轮产业“第一梯队”。


2019年11月,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建成,开启试运营,填补了广州邮轮产业在基础设施方面的空白。


然而没过多久,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邮轮业进入停摆状态,南沙国际邮轮母港也就此“沉寂”了4年。


随着全球疫情的消退,这两年国际国内邮轮业逐渐复苏,南沙国际邮轮母港也终于在近期等来了自己的正式开港开航。


“我们在今年5月份确立了这次合作,短短两周内就卖出了近700张船票。”上海蓝梦国际邮轮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颖介绍说,当中有来自两广、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中国澳门以及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客人。“未来我们希望依托南沙在中国南方的母港开辟一个门户,打开中国母港出港中长航线,去往东盟7国,从日本、韩国回到上海,执行蓝梦邮轮在南沙的常态化运营。”


“作为广州唯一的国际邮轮母港,我们相信,广州邮轮客源、区位、硬件、免签政策等方面的优势将吸引国内外邮轮公司以广州南沙为母港常态化运营,广州南沙邮轮母港将为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助力广州打造世界级消费旅游目的地。”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建年表示。


关键词:机遇   利好政策频出,扶持力度攀升


邮轮产业被喻为“漂浮在海上的黄金产业”,因其产业链长、涉及面广、经济带动性和吸附力强,已成为港口城市追逐的热点。作为产业链的重要一环,邮轮旅游提供的是一站式的旅游体验,让旅客在一趟旅程中探访多个目的地,但免去舟车劳顿以及反复打包行李的困扰。相较于传统跨境游方式,乘坐邮轮不仅便利性更高,还削弱了路途与目的地的隔阂。


国际邮轮协会的《2023年邮轮行业现状报告》显示,邮轮市场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预计2027年出海邮轮游客将达到3950万人次。


而在中国,邮轮产业正在成为助推出入境旅游的新抓手——


天津国际邮轮母港一周内迎来3艘满载境外游客的国际邮轮;“迈希夫五号”“银影号”邮轮两日内陆续抵达上海;搭载近1500人的“和平之船”环球邮轮首次靠泊在深圳蛇口邮轮母港……近两月,一批批境外游客跨万里“奔赴”而来,邮轮成为他们打开中国的窗口。


国际邮轮加速复苏背后,是扶持力度的持续攀升。


6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国际邮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靠港补给的规定》正式施行,为国际邮轮在我国港口靠港补给作业提供了明确的法规依据,大大提升了靠港补给便利化水平。


而在此之前,我国已于5月中旬在沿海省份全面实施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免签政策——乘坐邮轮并经由境内旅行社组织接待的外国旅游团,可从包括天津、广州、深圳在内的13个城市的邮轮口岸免办签证整团入境。


与此前自2016年10月在上海实施的试点政策相比,此次全面实施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免签政策更具灵活性,停留范围也更大。“这一政策解决了许多境外游客签证难的困扰,进一步扩大了外国游客入境游玩的范围和便利度。”携程旅游研究院相关负责人指出。


不仅如此,为保障邮轮免签政策顺利实施、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国家移民管理局在5月便围绕邮轮通关等方面推出了7项配套措施,如在便利国际邮轮通关方面,推广访问港大型邮轮境外随船查验模式、便利国际邮轮通关。根据访问港邮轮船期安排和载客数量提前办理边检手续,应用便捷通关认证码,实现邮轮旅客“靠港即下、好来快走”。


同时,对国际邮轮修造船人员和船舶实行“一地办证、沿海通用”,助力修造船企业竞争力提升。还包括支持国际邮轮在港停泊期间开展“静态游”,丰富旅游产品的同时、助力打造国际邮轮的旅游新亮点。


关键词:挑战   利用“空窗期”,提升产品吸引力


邮轮产业利好政策频出,无疑是对入境游市场的一项重大利好。那这一系列措施的叠加效应大概在什么时候可以显现?


“可能会有比较长的周期性。”据上海乐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刘建斌介绍,一般情况下,国际邮轮公司会提前两三年设计航线尤其是国际转港航线,并至少提前一年半对外发布和销售,因此在政策发布、到实际带动邮轮靠泊间还存在间隙。“最快到明年三四月份国际邮轮转港期,各项措施的利好效应方可得以集中显现。”他表示。


那要如何有效利用“空窗期”、确保政策红利充分释放?


系列准备工作必不可少。从硬件配套、服务升级到宣传推广,政策的顺利实施离不开产业链上下游“打配合”。

文化和旅游部国际合作局副局长石泽毅表示,将鼓励和引导旅游市场主体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推出相应的入境旅游产品;做好“你好!中国”国家旅游形象推广,邀请入境旅游市场主要客源国的旅行商来华采风踩线;做好包括邮轮产品在内的入境旅游产品的市场推广等。


邮轮经济的发展,往往与目的地建设成果直接相关,因此打造目的地文旅产品,也至关重要。


从全球视角来看,各大邮轮母港所在城市,几乎都是经济较发达的国际旅游城市。有学者指出,尽管现代邮轮本身具有娱乐休闲功能,但是邮轮旅游城市目的地的作用仍然相当重要。“目的地仍是游客选择邮轮出游的首要考虑因素。”


国际邮轮协会报告显示,65%的邮轮乘客会在登船或离船港多待几天;一旦乘坐邮轮访问过旅游目的地后,重游的可能性非常高。具有特色的旅游吸引力的港口能够激发邮轮游客的重游愿望并且延长其在邮轮旅游目的地的假期时间。


因此,丰富多元的目的地文旅产品必不可少。细数近年的国内热门港口目的地,背后几乎是旅游资源和产品在做支撑。


如上海,依托本身的现代化与传统资源,岸上游设计了上海印象、上海经典、上海大巡游等十余条线路,满足不同游客需求。而在深圳,国际游客也能选择南头古城之旅、莲花山车游之旅、市内观光之旅、海上看湾区叹早茶之旅等岸上行程,充分感受来自岭南大地的美景、美食、人文。


目前,相比出境游,我国入境邮轮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联席主持人高俊指出,主要原因在于目的地产品的打造。“中国各地拥有丰富、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但是同邮轮旅游尚未有机结合,对邮轮游客来说,短暂的停留时间无法充分体验城市目的地的各种产品。”


如何满足境外游客需求、提升邮轮产品吸引力?


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吕宁认为,邮轮企业可通过构建主题化邮轮产品,如“邮轮+美食文化”“邮轮+非遗体验”等,并在邮轮上设计中西文化相碰撞的沉浸式体验空间,增强游客体验感、认同感。高俊则强调岸上游产品需与传统观光游产品做区分,在服务水准、品质上对齐邮轮本身的中高端属性。


关键词:新可能   树立湾区品牌,探索竞合发展模式


气候、区位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邮轮发展优势。基于亚热带气候,可打造全年、无间隔的邮轮产品,利于国际邮轮销售的同时,游客体感更为舒适;邻近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也为航线延伸拓展带来更多可能——比如在产品、航线设计上与热带国家联动。


邮轮所具的特质,也对港口所在地提出要求。比如因停靠时间有限,所在停靠港必须拥有便利的、“丝滑”的高品质观光资源,也意味着旅行社、旅游运输、旅游餐饮等相关行业需紧密配合,以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服务。


而这正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另一优势所在。业者指出,多年的营商与服务实践,让广东、香港已探索出成熟的旅游运作机制,服务水平更位居全国前列,对邮轮产品的打造起到重要参考意义。


此外,足够便利的交通体系,也为邮轮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有论证指出,邮轮旅游与航空业相互依存度较高,机场的吞吐量直接反映目的地外部大交通的承载能力。湾区共有香港、深圳宝安、广州白云三大国际性机场,更有望依托地铁、旅游大巴等,实现“海、陆、空、铁”为一体的水陆接驳模式。


而此次复航的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航站楼与地铁四号线南沙客运港站可通过地下通道相连,更是国内第一家与地铁无缝接驳的邮轮母港。


基于优势,近年来,粤港澳积极开拓邮轮旅游市场。如今,区域内三大邮轮母港——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深圳蛇口邮轮母港、香港启德邮轮码头三大母港,是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的核心枢纽港,湾区港口彼此连接,形成了“3小时邮轮经济圈”。


仍处提升期的湾区邮轮市场,已吸引了不少国际品牌的目光。去年,深圳蛇口邮轮母港与MSC地中海邮轮、和平之船签订合作协议,将共同推出特色产品。皇家加勒比游轮集团有关负责人此前亦透露,旗下香港母港航线将重点围绕大湾区旅游资源展开联动,未来也将考虑在南沙邮轮母港设点停靠。


据中交城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6月25日之后,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将继续与爱达邮轮、蓝梦邮轮、华夏邮轮、名胜邮轮等公司沟通,利用广州邮轮客源、区位、硬件等方面的优势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吸引邮轮公司以广州南沙为母港常态化运营。


然而,集中的母港布局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系列挑战。在此之前,早有学者对广深港三地邮轮母港的融合发展问题表达了担忧。她指出,港口密布易引发同质竞争,这就要各港口目的地有效竞合机制,形成错位发展思路。


比如,在协同发展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地理及定位对客群进行细分和偏重。事实上,经多年发展,各邮轮母港已逐步形成差异化的“客群圈”:广州南沙港的邮轮客群主要来自于广州及周边的珠三角城市区域,深圳蛇口太子湾以深圳居民、企业团体、深圳以外高铁沿线的客群为主;香港则短程、远程、本土居民各占1/3。


依托各城市客源优势,还可探索实施“香港+广州”“香港+深圳”“广州+深圳”双母港甚至是多母港运作方式,降低邮轮公司在同一港口需要达到满船要求的风险,通过港口之间的互动及合作,共同撬动粤港澳大湾区的潜在邮轮游客市场。


而借助便利的高铁交通,各地还能拓展沿线城市及地区的客源,三港联动、互相协作,吸引周边腹地城市居民通过高铁、飞机来到大湾区进行邮轮旅游。

再从目的地本身来看,要实现三地竞合发展,文旅产品上的差异化优势必不可少。广州结合传统岭南文化与现代都市,可发展广府特色国潮线路、产品;深圳拥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旅游、数字旅游潜力巨大。交汇中西方文化的香港,则能带给境内外游客熟悉又新鲜的体验。


此外,产业特征也为错位发展提供抓手。比如广州具备邮轮产业上游发展优势,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周边中船重工、广船国际等相关船舶制造、船舶物流产业聚集,培育邮轮产业链上游的设计和建造业务的优势凸显。深圳、香港则有望打造以新科技与新创意为抓手的邮轮消费体系。


“关键在于‘互利共赢’,而不是内卷。”高俊强调,在粤港澳大湾区加速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当下,协调统一的品牌形象尤为重要。他认为,首先要将整个湾区邮轮产业视作整体,推出有特点、叫得响的总体品牌形象,提升知名度;在此基础上再谈各港口的差异化发展。“当大家有联动的流量、共同的目标,就会形成合力,促使湾区邮轮产业提质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