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今日惠州网
算力基础服务底座、工业大模型、陪伴机器人等新产品集中“亮相”;扫地机器人、无人机、智能终端及零部件等应用服务现场展示;业界首创“半导体制冰机”,长度约1厘米、重量不到1克“行业最小助听器”等新产品引起客户关注……
惠州制造业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涌现,离不开创新驱动、科技赋能。近年来,惠州始终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夯实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科技基础,有力支撑惠州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7月份,惠州规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1.7%;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2.5%。
创新驱动让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涌现
一台台电脑绣花机以毫米级的精度,高速刺绣出精美花样;能用粤语、四川话、英语进行AI语音交互的TCL小蓝翼C7新风空调……今年4月中旬,在备受瞩目的第137届广交会上,以突出先进产业和科技支撑的“惠州制造”闪亮登场,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客商关注。
小蓝翼C7新风空调是TCL空调的爆品,今年一上市就“爆单”了。据了解,该款产品在行业内首次应用AI与毫米波雷达技术,配备AI净化系统,全套产品搭载由伏羲大模型加持的AI智能语音3.0,在节能40%的同时,全面革新新风体验标准。
近年来,惠州坚持创新驱动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全市新质生产力不断崛起,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涌现,让“惠州制造”在众多行业市场和细分领域,有了更为强大的行业供应链话语权。
“惠州制造”畅销全球,也让越来越多的企业有了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科技创新的信心和底气。“公司研发费用投入占比15%以上。”广东省聚德数智装备有限公司坚持深耕涂布工艺领域,已申请拥有60余项专利,并保持以每年申请25项专利的速度递增。
除了企业自主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我市也多措并举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攻关。近年来,我市围绕“2+1”现代化产业体系组织实施了重点领域研发和“揭榜挂帅”科技项目,以及强化科技金融支撑等举措,助力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今年以来,我市首批进入惠州科技成果库的科技成果已有90项,全市技术合同认定登记129项,技术合同成交额5.8亿元。同时,我市在省内率先推广“创新积分制”、全市首个规模2亿元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成功注册落地、市科技金融联盟持续壮大……
2025年1月,聚焦仲恺一家科技企业资金需求,我市金融机构为其量身打造430万元“创新积分贷”方案,以金融活水精准浇灌企业破局前行。由于资金迅速到位,不仅及时缓解了企业压力,推动企业效率及利润显著提升,也点燃了企业创新激情。
推进新兴产业布局和未来产业培育壮大
2024年底,润泽(惠州)国际信息港新型智算中心项目在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数据产业园正式动工。不久的将来,一座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可承载服务算力规模不低于6.5万PFLOPS的智算中心将拔地而起。
算力基础设施是关键技术底座,是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引擎。目前,我市正扎实推进人工智能、新型储能、先进制造等新兴产业布局和未来产业培育壮大,让“惠州制造”再添生力军。未来,惠州制造领域智能化程度将越来越高,行业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积极培育工业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以场景育产业,支持动力电池、汽车电子等产业向低空领域拓展,鼓励开展无人驾驶等新业态的场景应用。
近两年来,《惠州市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惠州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等重磅方案先后出台,提出惠州不仅要适度超前布局低空基础设施,还将深入开展“智能装备升级行动”等十大行动,力争到2027年智能终端产业产值规模达4000亿元。
为打造产业高地,惠州加快发展壮大低空制造业,支持动力电池、汽车电子、集成电路、高清视频等优势产业向低空领域拓展,围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材料、生命健康等技术领域组织实施市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企业技术攻关。
9月5日,惠州市2025年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供需对接活动成功举办,将组织惠州本土企业、高校院所等创新主体聚力攻坚,加速创新应用场景项目落地建设,为低空经济“飞得起、管得住、发展好”提供强力支撑。
“惠州制造”有望催生更多“惠州原创”
如果说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重要科研平台则是“惠州制造”实现持续科技创新的连接器、催化剂和加速器。随着一些大院大所、重点实验室陆续落户,惠州的科技创新“蓄水池”不断壮大,“惠州制造”有望催生更多“惠州原创”。
位于惠城区河桥片区的东江实验室内,重离子微孔膜、同位素研发生产平台项目建设正有序推进,预计今年将新增发表高质量论文50篇以上,申请专利40项以上;首台新一代重离子治癌装置研制进展顺利,预计今年下半年进场安装;已实现250万平方米重离子微孔膜规模化生产,刷新了国内批量化生产纪录。
一直以来,惠州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通过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培育梯队,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一组数据描绘出了惠州科创动能澎湃的生长曲线——
我市高企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近五年平均增速居珠三角第一,高企2024年增量占全省增量的四分之一,存量高达369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3721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6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10家。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新一轮第二批支持的重点“小巨人”企业名单。其中名商科技有限公司、惠州高盛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臻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瑞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惠州企业上榜。截至目前,惠州共有13家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我市聚焦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树林变森林”、未来产业“小树变大树”,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不断促进产业创新。例如,广东瑞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聚焦新型显示光学元器件扩散板行业15年,掌握多项核心工艺技术,在细分领域中拥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名商科技有限公司深耕智能驾驶细分市场20余年,提供行车安全、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终端应用等软硬件一体化系统集成服务,打造全栈商用车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