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香港文汇网 记者 郭若溪
4月24日,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指导、深圳市机器人协会牵头发起的首届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FAIR plus 2025)开幕,展会为期三天,持续至26日。此次活动是深圳市内举办的机器人产业规模最大、品类最多的最新成果展,优必选、乐聚、越疆、宇树科技等180余家「顶流」机器人企业的展品集中亮相。论坛上《深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发布,2024年深圳市机器人产业产业链总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增速高于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在产业结构方面,深圳非工业机器人超过了工业机器人。
据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作与创新发展处处长、深圳市机器人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毕亚雷介绍,该白皮书已连续发布十年,已成为洞察深圳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窗口。报告数据以企查查中经营范围涵盖机器人业务的企业数据为基准,并对国家知识产权局涉及机器人相关专利的企业进行数据追踪,同时结合深圳市机器人协会自建数据库及其他公开资料,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白皮书显示,2024年深圳机器人产业在多维度呈现显著发展。在产业环境上,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深圳GDP的高速增长以及「新三样」出口的快速增长,为机器人产业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国家和地方在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政策支持,以及深圳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持续投入,都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产业链方面,随着具身智能等新技术的突破,机器人产业正从传统架构向以系统级功能模块为核心的方向转变,新兴品类催生超50个技术环节,带来全链条创新机遇。
产业整体发展上,截至2024年12月31日,经营范围涵盖机器人的企业数量达74032家,新增企业14534家,同比增长39.64%;拥有机器人相关专利的企业数量达3915家,同比增长6.04%,其中2024年新增企业拥有相关专利的数量同比增长超10倍。产业总产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达到2012亿元,同比增长12.58%,增速高于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在产业结构上,工业机器人企业数量占比43.75%,非工业机器人占比56.25%。
细分领域来看,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行业利润率因新场景应用有所增长;本体和系统集成领域利润率略有下降。据估算,2024年深圳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产值1250亿元,较2023年同比上涨12.8%。非工业机器人产值达762亿元,同比上涨12.42%,其中特种机器人产值占比提升明显,家用服务、教育、物流等细分领域机器人的利润率也在不同因素驱动下呈现增长或平稳态势,医疗机器人则因研发等挑战利润率为负。
当前,具身智能虽处商业化场景探索期,但其对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的带动效应已初步显现。深圳依托工业机器人领域积淀的核心部件配套能力,不仅与长三角具备竞争能力,更在消费级、以及精密制造的核心部件方面具备品类更丰富的优势。未来,叠加产业链的快速响应能力,还将在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持续放量,核心零部件与系统集成环节有望进一步协同提升。
融资方面,2024年深圳以72起融资事件位居全国首位,占全国比例24.91%,且被投资企业覆盖全产业链生态,在消费级领域优势明显;种子轮+天使轮占比31.94%,体现市场化资本投早投精的特点。
展望2025年,白皮书指出,深圳凭借全产业链敏捷响应和突出的制造能力,有望带动国内外机器人产业协同发展,通过产业链协同创新,形成跨领域技术迁移能力,并在国际合作中成为重要的生态枢纽。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