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网
4月15日,第137届广交会在广州盛大开幕。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美国加征关税政策带来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广交会展馆门前客商排起的长队,生动诠释了国际商界对中国市场、对广东经济的持续看好。
最新公布的广东省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全省活跃经营主体稳居全国首位;广东法人单位总量占全国近七分之一,总量稳居全国第一。庞大稳定的市场主体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石,成为支撑广东GDP连续36年排名全国第一的重要基础。
法人单位数量五年间增长超五成,营收规模不断攀高
五年来,广东省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取得显著成效。最新公布的广东省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23年末,全省共有企业法人单位432.69万个,较2018年末增加149.27万个,增长了52.7%。2023年末,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2.92万亿元,较2018年末增加17.78万亿元,增长50.6%。
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推动服务业现代化数字化转型
五年来,广东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2023年末,全省制造业法人单位、从业人数、资产总计、实现营业收入分别占第二产业比重77.6%、80.5%、71.8%和80.1%。从全国来看,广东制造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占全国比重分别提高了1.1个和1.6个百分点。
广东制造业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成功培育了一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024年6月,工信部公布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广东入选60家,增量排名全国第一。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占32.7%、新材料企业占26.5%,还有少量新型储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截至2024年6月,广东全省共有190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占全国总数12.2%,位居全国前列。
2024年9月,工信部发布的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显示,广东共有561家企业入围,增量位居全国前列。此前,广东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28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7339家,均居全国前列。
五年来,广东还坚持推动服务业现代化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23年末,服务业法人单位数、从业人员、资产总计、实现营业收入较2018年末分别增长51.9%、22.7%、67.2%和67.6%。其中,现代服务业相关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三大行业门类法人单位数分别较2018年末增长68.4%、49.5%和47.9%,企业法人实现营业收入分别较2018年末增长109.5%、62.8%和72.0%。
2023年末,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占全国比重达15.3%,其中两成为数字产品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迈出坚实步伐。
高质量发展集聚新优势,创新发展指标持续提升
五年来,广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蓬勃发展。2023年末,全省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数量达到了13710个,较2018年末增幅高达60.8%;占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9.5%,较2018年末占比提高2.3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在全省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且已逐渐成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还显示,2023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6644.11亿元,较2018年增长21.2%。高端制造产业市场表现强劲,盈利能力提升。
产业与科技创新互促的水平不断提高。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省开展R&D(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数量达到了18788个,相比2018年增长了13.4%;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达到92.04万人年,较2018年增长了48.0%;全年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6.49万件,较2018年增长59.3%。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广东坚持促进各类经营主体发展再上新台阶,有力夯实高水平推进广东现代化建设基础。
最新的经济普查数据印证,百万级市场主体集群不仅构筑起广东经济巨轮的压舱石,更通过创新迭代的澎湃脉动,持续激活全产业链生态。这种“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生动格局,既是岭南大地市场化改革的结晶,更是面向未来构筑新发展优势的底气所在。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航程上,广东正以更具韧性的经济肌理,书写新时代“敢为天下先”的崭新篇章。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