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日报 撰文 张玮 张秉仁
两个月前,新加坡星展银行增资近16亿元收购总部位于前海的深圳农村商业银行股权,将持股比例提升至19.4%。
首批落户前海的外商投资股权投资(QFLP)试点企业前海万汇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万汇资本”)又在前海设立晶浩二期基金,支持科创发展。
前海易达云EDA集团近期则与欧洲知名物流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将在德国建立新的海外仓,并与东南亚大型电商平台合作,提供定制化仓储和物流服务。
而小薯商业管理、嘉道谷投资、安格利华国际商贸等一批外资项目,亦于开年后纷纷落地前海。
外资企业频频动作的背后,是前海集聚外资步伐的加速。最新数据显示,仅2025年1—2月,前海就新增外商投资企业372家,同比增长81.5%。其中,新增港资企业295家,同比增长85.5%。与此同时,前海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也同比增长31%,达到54.03亿元,占深圳比重超六成。
前海为何成为外商投资进入中国的“首选地”?外资企业在前海获得哪些发展?未来前海还将为集聚外资做哪些规划?
“前海最大吸引力是打造了最优外资营商环境”
作为最早一批落地前海的外商投资股权投资(QFLP)试点企业,万汇资本成立8年多来,深度布局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新能源、先进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后通过境内外基金投资了一批行业知名企业。
在万汇资本执行董事周光耀眼中,前海最大的优势和吸引力,是为外商投资提供了最优的营商环境。
“比如,前海在全国最早落地QFLP试点,率先开展合格境内投资者境外投资(QDIE)、外商独资私募证券投资(WFOE PFM)试点;探索适用域外法审判机制,并率先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仲裁中心。”周光耀认为,前海在跨境金融、法律规则衔接等方面联通港澳、接轨国际。
2024年底,万汇资本在前海设立了晶浩二期基金。“这次设立,感受到前海在审批效率方面明显加速,并更主动地对接落地服务及讲解政策,让人充分感受到关怀与诚意。”周光耀说。
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郑思祯也对前海的先行先试印象深刻。“前海对外资银行发展极具吸引力,这里取消了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允许外资银行优先参与跨境理财通、本外币一体化账户等,拓宽外资银行业务范围,助力公司抢占市场先机。”郑思祯说,星展银行是首家在“跨境理财通”计划下拥有3家“南向通”合作伙伴的银行。
目前,前海新设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基金规模占深圳九成以上,新获批合格境内投资者境外投资(QDIE)额度占深圳八成左右。
除了金融领域,跨境电商也是外资集聚的产业之一。作为海外仓上市第一股,易达云EDA集团于2020年落地前海,聚焦跨境电商物流与全球供应链服务,现已建成覆盖北美、欧洲、东南亚等20余个海外仓节点,服务全球超2000家跨境电商企业,年均业务增长率达30%。
“前海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是吸引我们的关键。”EDA集团产业投资负责人王齐成认为,前海已形成跨境电商、金融科技、供应链服务等全链条协同生态,便于集团快速对接上下游合作伙伴。
“前海毗邻香港,坐拥双机场和全球十大港口之一的深圳港,可实现‘1小时通达深港、48小时链接全球’,物流效率全球领先。同时,前海作为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提供企业所得税15%优惠、跨境资金池试点、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等政策,大幅降低企业全球化运营成本。”王齐成说。
亚马逊中国副总裁、亚马逊全球开店中国卖家管理负责人金彦箴亦有同感,并直言前海在跨境电商政策和监管模式方面不断创新,有效提升了行业整体运营效率,是吸引公司入驻的关键因素。
2024年11月8日,亚马逊全球开店亚太区首个创新中心在前海正式启用。金彦箴认为,近两年前海通过对跨境电商行业的深入理解,打造产业集聚区,并精准把握行业痛点和难点,构建了一套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吸引了大量跨境电商企业及其上下游配套服务商入驻。
“愿意持续立足前海,在大湾区深度布局”
事实上,外资企业“体感”到的营商环境,与前海近年来推出的系列保障外商投资企业落地发展措施相关。
在制度设计上,深圳利用特区立法权,制定并实施了《深圳经济特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投资者保护条例》。这是中国首部区域性投资者保护立法,对接国际高标准投资经贸规则,在外商企业投资便利、权益保障上予以创新举措。
在规则衔接上,前海落地了中国最高法第一巡回法庭、第一国际商事法庭的“司法终审”和深圳国际仲裁院的“一裁终局”,形成“双终局”架构,前海外企也可适用普通法审理商事纠纷。目前,前海法院已审理适用域外法、国际条约、国际惯例案件216件;深圳国际仲裁院仲裁员近35%均来自境外,2024年新受理涉外商事仲裁案件同比增长25.6%,案件当事人累计覆盖142个国家和地区。
与此同时,前海还建成4个国际化街区、8家国际化医疗机构、9所国际学校,前海国际人才港已实现一站式提供635项服务,对境外高端紧缺人才减按15%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全方位提升国际营商环境。
“EDA集团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前海的政策赋能与平台联动。比如,双15%税收优惠,3年内已为集团节省超5000万元成本;通过前海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集团欧洲仓建设资金周转效率提升40%;依托前海跨境数据安全通道,客户订单处理时效从72小时缩短至24小时。同时,通过前海与香港的一站式通关和联合服务中心,集团香港公司与深圳总部实现协同运营。”王齐成说。
王齐成表示,易达云EDA集团将继续以前海为战略支点,打造“全球智慧供应链标杆”。“我们计划未来三年重点在欧美、东南亚新增20个海外仓,覆盖全球90%的跨境电商热点地区;投入1.5亿元研发智能物流系统,推动‘AI+智能仓’应用,力争全流程自动化率超70%;携手前海金融企业推出‘跨境供应链金融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融资服务,助力中国品牌出海。”王齐成说。
周光耀也表示,万汇资本将充分利用前海为QFLP境内投资提供的便利性,对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深度布局。
“我们将继续以‘FOF+直投’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三位一体’深度布局,即在珠三角,加深与深创投、同创伟业、小鹏汽车基金等基金合作;在长三角,加强与毅达资本合作;在京津冀,则与君联资本合作,通过与三大经济带知名基金合作方式,共同挖掘全国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优秀企业,为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尽微薄之力。”周光耀说。
数据显示,作为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前海金融业外资快速增长,合计占比超七成,科研技术服务业、信息软件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也是前海外商投资的主阵地,且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明显。
2020至2024年,前海实际使用外资累计1601.29亿元,占深圳的51.5%、广东的20.2%和全国的3%。投资扩大的同时,外资来源也进一步拓展,仅今年以来,来自新加坡的投资超18亿元,来自英国的投资也逾亿元。
“前海将成外企扎根中国、辐射全球的战略支点”
前海外资集聚之势也引起业界和坊间关注。深圳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深圳市国际投融资商会执行会长郭小慧认为,前海作为国家级战略平台,正以独特优势成为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地”。
“从企业视角看前海的外资吸引力,可以用三个词概括:创新、便利、接地气。”郭小慧表示,前海作为制度创新高地,在政策创新、执行及落地方面都做到了“敢闯敢试敢做”。
“前海一系列前瞻性举措,就好像在寒冬中给自己营造了一个小太阳。比如,港资企业最关心的税收、资格认证等系列问题,都可在前海找到与之匹配的解决方案,显著降低创业门槛,甚至上午注册下午开业。再比如,升级后的外资奖励办法、前海扩容释放的成本优势、开展数据跨境流动试点等,也形成与全国市场的温差,持续强化自身外资吸引力。”郭小慧说。
郭小慧还观察到,以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跨国公司正扎堆将内地业务总部落户前海,期望以此“快速对接内地市场”。“由于毗邻香港,前海可以最大程度发挥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桥梁作用。外资企业通过香港跳入前海,进而打入内地,既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地缘风险,又能充分享受内地市场所带来的红利。”
此外,郭小慧还注意到,由于已在绿色金融、跨境电商等领域提前布局,前海已构建起“未饱和赛道”的先发优势。“在他人仍处于观望状态时,前海已基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圈,特别是在金融、科技、物流领域,巨头扎堆,产生了强大的以商引商效应。”
不过,郭小慧也直言,当前外资企业普遍反映,在享受中国市场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成长的烦恼”。比如,数据跨境等新兴领域政策尚处试点阶段,企业担心合规“踩雷”;各地环保、劳动标准差异导致运营成本攀升;文化差异带来的本土化挑战更不容小觑,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政企协同打出“组合拳”。
对于前海外资外贸未来发展,郭小慧建议从三方面突破:一是将跨境数据流动等试点政策固化为长期制度,升级跨境执业资格认证范围、域外法在商事纠纷中的应用等制度创新成果,用“改革的确定性”稳定外资信心。
二是打造大湾区数据交易中心,帮助企业合规获取数据资源的同时,培育数字经济新优势。
三是推出“隐形冠军计划”,对半导体、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外资给予“研发补贴+市场对接”双重支持,并设立外资撤离过渡基金,为企业短期经营困难提供6—12个月缓冲期。
“我们相信,通过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前海完全有能力成为外资企业扎根中国、辐射全球的战略支点。”郭小慧说。
据悉,下一步前海将落实自贸片区提升战略,在金融、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进一步深化改革,持续服务外商投资企业。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