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资讯

岑浩辉发表2026年施政报告,提出6项措施加快推进横琴建设

来源:粤港澳大湾区门户网


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岑浩辉18日在特区立法会发表2026年施政报告,题为《锐意改革提效能 聚力攻坚促多元》,明确提出2026年施政总体方向为深化行政改革、加力促进多元、精准优化民生、融入国家大局。


对标“三个要看”要求

加快推进横琴建设


《报告》提出2026年特区政府主要施政目标之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取得新进展,澳琴一体化进一步加强。


打造澳琴融合标杆。落实“澳门+横琴”新发展定位,以澳琴一体化为目标,进一步强化与广东省的协同联动,重点打造一批标志性、有带动效应的工程和项目。


促进澳琴产业联动发展。联动打造文旅会展商贸高地,澳琴联动各方共建“一程多站”跨境精品路线,进一步深化“一会展两地”模式,为国内外微短剧拍摄团队提供便利服务,优化“澳门取景”、“澳门元素”影视资金补助计划,推动商圈资源整合。创新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链,推进中医药产品的“澳门注册+横琴生产”新模式,打造沉浸式健康旅游体验,推动中医药产品研发与转化、中医药装备示范应用以及中医药人工智能应用。共建澳琴跨境金融新格局,支持并推动合作区具资质的澳资银行参与试点,推动合作区私募基金赴澳门展业,争取双币种收单业务的试点范围将由“澳门新街坊”扩展至整个合作区内的商户。共同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澳门研发+横琴转化”机制创新,加快“中国—葡语系国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心”建设,联动澳琴两地参与“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工作。


着力招商引资引才。做好招商引资,开展系列招商推介活动,招引龙头企业落地。加强企业服务,加强对优质项目的育苗培优,减少有名无实企业,加快研究制订合作区促进企业高水平对外发展扶持办法、租金补贴政策等配套政策。推进“澳门诚信店”商户落户合作区,进一步推广诚信店互认机制,推动澳琴诚信店评定标准、管理与监察趋同。推动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加快完善人才住房、教育、医疗等服务保障体系,推进“澳琴人才卡”计划,探索建设国际“人才驿站”与“一站式”服务窗口。


促进澳琴民生和社会服务融合。健全澳门青年就业支持体系,开展澳门青年在合作区就业、实习及见习专项计划,开展“中小企业援助计划”、“青年创业援助计划”以及“鼓励企业升级发展补贴计划”修法前期准备工作。打造趋同澳门的教育服务体系。完成“澳门新街坊”“澳门子弟学校”中学校舍的兴建工程。便利澳门居民在合作区就医,推进在合作区实施便民用药措施,推动更多澳门药物可在“澳门新街坊”卫生站使用,推进广医一院横琴医院新院区建设,在合作区开展澳门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试点。逐步推动跨境养老服务发展,拓展“澳门新街坊”的家庭社区服务中心和长者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推动澳门养老服务模式延伸至合作区。将合作区纳入现时本澳6个分区协作联网的机制之中,逐步形成“6+1”分区协作联网,为居民提供具预防、支援及辅导的三级预防策略和标准的家庭及社区服务。


构建澳琴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稳步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推进横琴口岸“联合一站式”车道升级“免出示证件”功能建设,推进2026年在横琴口岸旅检大厅增建合共46条具有“免出示证件”功能的合作查验自助通道和6条人工通道,推进研究横琴金融岛至澳门的澳琴新通道选址方案,推动“横琴单牌车”北上政策分批有序实施。持续深化规则机制“软联通”,研究优化实施更加开放的分线管理政策,制定需修订的法律法规清单和工作计划,促进贸易便利化,提升通关效率。


构建高效治理格局。落实执委会工作机构职能优化调整方案,推动人员交流轮岗。选派更多澳门优秀公务人员参与合作区建设,以更灵活形式委派公务人员参与合作区重要工作或重大项目,加强澳琴公务人员双向在岗交流。面向澳门居民开展2026年员额制工作人员招聘。优化调整合作区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指标体系,推动澳琴统计制度规则衔接。


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报告》强调,要加强区域合作,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化国际交往,打造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按照“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要求,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完善粤港澳三地联合推进大湾区建设的工作机制,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落实《2026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点工作安排》,探索建立粤港澳三地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制度,协同落实大湾区建设重点任务。


继续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跨境交通建设协作,推进澳琴区域交通硬联通,推进国际气象数据枢纽建设。


强化区域旅游合作。充分把握外国人免签入境中国政策持续扩大优化的有利条件,吸引国际旅客将行程延伸至澳门,与广东省及香港相关部门保持紧密的合作,共同推广大湾区旅游品牌,推出更多“一程多站”旅游路线,增强大湾区“9+2”城市旅游市场的协同效应。


深化科技创新及金融合作。进一步融入国家科创体系,争取在资源配置、项目支持及平台建设等方面向澳门进一步开放,鼓励本地科研团队及其他创新主体承接更多国家科技计划和科研项目。推动澳琴及葡语国家初创科企善用大湾区资源优势,提升产品竞争力和企业规模。继续透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合作机制”,共同推动更多金融机构试行跨境创新项目,支持现代金融及实体经济发展。支持本地优秀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拓展大湾区市场。


充分发挥CEPA政策效应。支持和鼓励业界用足用好《关于修订〈CEPA服务贸易协议〉的协议二》的优惠措施。同时与工信部深化对接,推进CEPA框架下的合作,为澳门更积极参与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推进粤港澳人才培育合作。推动并落实更多更高级别的“一试多证”考证项目,便利居民取得内地、香港及澳门认可的技能证明;持续深化粤港澳三地在人才培养及评价方面的合作,开展产业发展所需的培训及考证项目;加强与大湾区城市在技能竞赛方面的合作,充分发挥竞赛对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


深化区域知识产权合作。落实中央相关惠澳政策,便利澳门创新主体在内地获得知识产权保护,深化双方在专利培训等领域的合作。与粤港相关部门协同配合,落实《泛珠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合作协议》。


共同打造优质生活圈。在民生和公共服务领域加强合作,便利居民在大湾区工作生活,重点包括:持续优化“澳车北上”,便利市民跨境出行;促进区域消保合作,保障跨境消费权益;完善跨境食品检验检疫和监管工作,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深化区域应急协作,完善跨境救援机制;加强环保合作,共建美丽湾区等。


施政报告还在其他章节多处提及大湾区合作——


更好发挥和拓展中葡平台功能。推进“中葡科技中心”建设。持续扩大巴葡科创大赛的影响力,加强与巴葡校企、孵化机构及创投资本等协作联系,争取更多优秀项目落户澳琴。举办巴葡科技项目路演及大湾区考察团,吸引更多优质巴葡科技项目落户澳琴和大湾区。


积极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澳门所长,服务国家所需,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为原则,重点围绕“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合作、新领域合作”五个方面,充分发挥工商界、侨界及各界人士的作用,积极参与和助力国家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深化与内地省市合作。在深化区域合作中把握机遇,在融入国家大局中拓展空间。特区政府始终以习近平主席视察澳门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立足“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定位,主动对接国家“十五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持续扩大国际“朋友圈”,进一步强化内联外通,打造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在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中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