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香港文汇报
今年《施政报告》提出特区政府将成立「内地企业出海专班」,为内地企业出海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同时加强推广香港法律服务,支援内地企业出海需要。为响应相关指引,推动大湾区上市公司更好融入香港经济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上市公司联合会今日(4日)正式成立「内地企业出海委员会」及「专精特新」内地企业出海俱乐部,仪式现场近200名企业代表参与,气氛热烈。
粤港澳大湾区上市公司联合会创会会长许国伟在成立仪式上指出,此举是响应特区政府2025年施政报告的重要指引,旨在协助大湾区企业把握政策红利,拓展国际市场。他表示,施政报告为内地企业出海提出多项利好政策,为大湾区企业走向全球创造有利条件。他续指联合会自成立以来,已举办超过200场活动,包括政策解读会、政企交流会及行业沙龙,积极搭建企业合作平台。
特区政府律政司副司长张国钧出席仪式致辞表示,行政长官在今年的《施政报告》中强调香港要发挥「出海」平台的作用,积极协助企业开拓海外新兴市场。除了由商务及经济发展局成立「内地企业出海专班」外,行政长官也指示由其专责推广香港法律服务,协同其他专业如会计、金融等,支援内地企业出海的需要。
特区政府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副主任蒋学礼致辞时表示,引进办自2022年12月成立以来,已成功吸引102家重点企业落户香港,预计带来约600亿港元投资及创造逾2.2万个就业岗位,其中约四分之三企业来自中国内地。他指出,香港过去十年已投入逾2,000亿港元推动创科发展,在「一国两制」下发挥双向平台作用,既助力内地企业「走出去」,亦吸引海外企业「引进来」。
粤港澳大湾区上市公司联合会创会主席锺学勇指出,在企业「不出海就出局」的趋势下,企业「乱出海」同样面临风险,强调香港作为内地企业「超级出海码头」的关键角色,可协助企业实现安全、稳健的国际化布局。他表示,联合会自2023年成立以来,已构建「借港出海、产业并购、IPO」三驾马车的服务体系,并设立30个专业委员会,涵盖家族办公室、法律、跨境审计等领域,致力回应企业「找资金、找人才、找项目、找资源」的核心需求。
钟学勇引用数据称,大湾区现有超过20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300余家待上市科技企业,反映借道香港出海的需求持续攀升。他强调,新成立的委员会与俱乐部将推动企业由「单打独斗」转为「并船出海」,降低地缘政治、法律与文化差异等风险,助力内地企业「出海不出局,开新局」。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