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州日报 新花城记者 赵冬芹
“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潜力巨大,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全国政协委员、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联席主席、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主席王冬胜长期关注跨境金融市场。在过去十年间,内地和香港已逐步建立起从股票到债券、资管和衍生产品等全方位的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体系。
如今,内地和香港业界及投资者都有进一步拓宽加深互联互通机制的呼声。王冬胜认为,可以从多层面着手,进一步提升债券通、ETF通、沪深港通等机制的深度和广度。
推动进一步拓宽加深互联互通机制
近年来,中国金融市场开放不断提速,股票通、债券通、跨境理财通等机制持续优化扩容,交易规模增长迅速。香港交易所在《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十周年白皮书》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底,纳入沪深港通的股票数量超过3300只,已覆盖沪深港三地市场上市公司总市值的九成,成交规模八成以上。北向和南向交易的日均成交额与2014年开通首月的日均数据相比,分别增长了21倍和40倍。
对于如何拓宽加深互联互通机制,王冬胜认为,可以从扩大投资者基础、拓宽产品范围、提高投资额度等多层面着手,进一步提升债券通、ETF通、沪深港通等机制的深度和广度。债券通方面,目前“南向通”仅对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和22家公开市场操作(OMO)银行开放,未来可以进一步扩大合资格投资者基础,同时可适当为“南向通”提供更大额度。
“优化ETF通投资标的以及加强境内外投资者教育,将会更有助于带动境内外ETF投资气氛及参与度。”王冬胜还建议,可以适当放宽内地个人投资者参与港股通的资产要求限制,同时提高每日交易额,增加市场流动性,满足投资者的不同投资需求。此外,可考虑将更多二次上市、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等纳入互联互通机制,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投资选项,更好地支持新经济发展。
在助力人民币国际化方面,王冬胜认为,可以继续推动香港人民币资金池流动性提升。“一个具备规模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可以有助于降低离岸人民币拆息的波动性,令企业能有较稳定的人民币融资成本。”目前,香港人民币资金池的规模在人民币1万亿元左右,与港股的市值和香港的存款总规模相比仍然很小,因此人民币资金池的规模可以继续扩大,以支持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进一步发展。
中外资银行在科技金融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的科技创新在全球舞台上的竞争力正在日益增强,并将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带来更多科技领域的创造性突破。在积极拥抱数字化浪潮的同时,金融业可通过合作与投资的方式赋能中国的科创产业。王冬胜认为,对金融机构而言,科创企业不仅是客户,更是合作伙伴。金融机构为其提供关键资金支持的同时,也会使用他们的服务,甚至进行投资,实现双向赋能。
“尤其是在‘科技金融’领域,中外资银行都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王冬胜建议内地和香港的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强对接,通过更加紧密的部门联动和政策协同,引导金融资源更加精准地支持重点科创领域,不断延伸覆盖科创全链条、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资金链。
建议扩大“跨境理财通”试点范围
在跨境投资方面,王冬胜表示,“跨境理财通”2.0实施以来,投资者参与度和市场影响力明显增强。与此同时,大湾区之外的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也拥有庞大的高净值客户群,对多元化资产配置和跨境投资有巨大需求。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他认为可以扩大“跨境理财通”的试点范围,从一些一线城市开始先行先试的探索,再逐步将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
展望未来,王冬胜希望能进一步便利大湾区居民的跨境投资,并将更多合适的产品纳入合资格产品范围。例如,将中高风险的非复杂债券、不受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监管的保本标准化结构性存款、低风险的保本股票挂钩投资产品等纳入“南向通”,满足区内居民多元化的投资需求。“北向通”方面,希望可以进一步简化开户流程,便利更多投资者参与投资。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