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香港中华总商会
香港中华总商会今天(17日)举办“中总论坛2025”,是该会庆祝125周年会庆的首个活动。论坛以“创新求变 共建未来”为主题,邀请财政司陈茂波司长担任主旨演讲嘉宾,剖析新一年香港经济发展前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教授担任专题演讲嘉宾,分享国家经济形势与政策最新发展方向。
论坛并设两个对谈交流环节,邀请香港欧洲商务协会主席亚玛特、新加坡商会(香港)主席(替任)傅光燊及香港加拿大商会主席谭建中,以海外投资者角度,探讨香港的优势与吸引力。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霍启刚、商汤科技香港公司战略顾问尚海龙、香港国际法律人才培训办公室主任杨玲、智慧城市联盟会长杨文锐及广州亿航智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总裁特助许伟东,就产业创新与CEPA新动力如何在大湾区拓展新机遇进行交流分享。
蔡冠深:识变求变 捉紧机遇
中总蔡冠深会长致辞时指出,环球局势复杂多变,香港各界必须识变、求变,展现“一国两制”独特优势,捉紧中央政策“组合拳”带来的机遇,配合国家及特区政府主动出击,全面提升香港综合竞争力。香港尤其要注重提升国际化特色,强化“内联外通”独特功能。
香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发展引擎之一,工商界要积极发挥“超级联系人”及“超级增值人”作用,协助内地与国际规则标准制度体系接轨,携手打造大湾区国际级品牌中心,形成超级品牌产业集群,并加强湾区跨境电商合作,落实产品统一认证与检测标准,促进产业链与供应链创新管理,并逐步辐射到周边地区。
陈茂波:新一年机遇大于挑战
陈茂波司长指出,去年香港经济稳中有进,经济增长预计为2.5%,金融市场、招商引资、创新科技等领域的发展较为亮眼。展望2025年,陈茂波认为香港经济仍然处于结构调整过程,加上全球政经环境复杂多变,尤其是美国政府即将换届,地缘政治将为内地与香港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预期今年是市场波动较大、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一年,惟机遇是大于挑战。
要把握好机遇,陈茂波指,香港需用好“一国两制”下内联外通的独特优势,发挥好“超级联系人”、“超级增值人”角色与功能。此外,特区政府也将积极识变、求变,聚焦于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不断促进金融产业改革创新,为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提供资金、专业及高增值服务支持,并以创科为经济注入新动能,开辟新赛道。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香港将能变中求成。
余永定:国家经济可稳步增长
余永定教授指出,近年国家经济表现明显较其他主要经济体优胜,于2035年应可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的长期增长目标。过去10年,内地制造业产值已相当于欧美之和。虽然受美国实施遏制中国科技政策的影响,中国也不断取得突破。展望2025年,中央须提高国债和降低地方政府法定债务,并严格执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禁止类项目清单,以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此外,中央也要防范房地产业引发系统性风险。为稳定房地产市场,中央已推出一系列稳定政策,房地产市场逐渐趋稳。另外,内地必须进一步研究直接刺激消费等各种政策,加大对基础设施投资,并采取更积极财政政策扩大社会整体需求。余教授相信,内地应能实现5%以上的经济增速目标,并为香港经济注入新动能。
外国商会:藉港国际优势拓内地商机
第一节嘉宾对谈邀请了多间外国在港商会代表,探讨香港优势及对海外投资者的吸引力。香港欧洲商务协会主席亚玛特表示,创新科技是各国争相发展的重要板块,如太空科技、电动车等领域过往由欧美国家主导,随着内地创科产业发展生态日益壮大,凭借香港在金融、专业服务的优势,可与内地特别是大湾区强强联手,共同走在创科产业的世界前沿。
作为国际大都会,新加坡商会(香港)主席(替任)傅光燊认为,香港对外国投资者来说是对接内地业务最便利的平台,近年新加坡企业在港业务有所增长,当地政府官员、工商界多次组团来港探寻机遇,足见新加坡对香港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两地存在众多合作空间。
香港加拿大商会主席谭建中亦指出,香港是充满魅力的城市,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中西文化交流特色、实行普通法、成熟的工业基础、优秀的企业家精神、完善的基础建设等优势,将香港打造成为全球贸易的枢纽桥梁,期望特区政府加强推广工作,增强外国投资者对香港的信心。
业界精英:促进产业多元创新 开辟发展新动力
第二节嘉宾对谈由多位来自本港不同范畴的业界精英、立法会议员等剖析本港产业独特优势,并探讨如何用好国家政策支持,拓展大湾区市场商机。霍启刚表示,特区政府近年在体育文化方面有相当大的投入,致力响应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提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理念;当中成立文体旅局是一个很好的基础,发展方向亦由精英化、盛事化、普及化,加深至专业化和产业化,而盛事经济亦是未来一个重要的趋势。他建议特区政府可更大幅度批出拨款,推动文体旅产业与社会不同界别协作,以帮助香港经济更多元发展。
尚海龙议员表示,特区政府须参考外地经验,提高创科投资效益,并把握三中全会支持香港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的契机,透过推动人工智能等崭新科技,汇聚环球创科人才促进创科产业发展。香港亦要优化CEPA的安排,加强与大湾区创新科技合作,并完善双方的“轻联通”,如在各通关口岸实施无感通关,促进创新要素自由流通。
谈到CEPA对于香港整个法律服务业和争议解决业带来的机遇,杨玲认为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包括:香港本地的律师事务所可以非常小的出资,在内地全境及内地律师事务所设置联营;允许更多符合条件的香港本地执业律师可参加大湾区资格考试,从而在湾区内地9市进行特定民商事案件的法律活动;并透过港资港法和港资港仲裁,为外国投资者经过香港进入大湾区提供全新机遇。
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杨文锐认为香港与大湾区必须加快政策放宽,并加大促进私人投资的力度。通过合作建设大湾区智慧城市群,香港不但可与大湾区发展相关的管理办法和机制,同时把握其联通国家与世界优势,与外地制度接轨,并推广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许伟东表示,香港推动低空经济,须利用创新科技,荟萃中西文化,并配合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引起情感共鸣。香港不应照搬外地模式,须因地制宜,结合香港推动港盛事之都、商务之都的策略。香港更应利用其外联内通的优势,通过就低空经济设备如飞行器提供认証服务,促进内地与外地的贸易。
论坛假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中总杨华勇副会长为主旨演讲及对谈环节第二部份担任主持,李引泉及李惟宏副会长分别为专题演讲和对谈环节第一部份担任主持。参与论坛的中总首长尚包括张学修、樊敏华及杨燕芝副会长,袁武、林广兆、林铭森、陈幼南、方文雄、胡晓明及谢涌海荣誉会长,以及一众常董、会董及会员,工商团体领导、工商专业人士等逾300人。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官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