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资讯

“大湾区号”任务完成,新纪录在南沙诞生

来源:南方网、广州南沙发布


8月9日,在我国最深海底隧道——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由中铁隧道局施工应用的超大直径盾构机“大湾区号”率先完成了全部1468环的掘进任务,顺利到达既定里程。又一项新纪录在南沙诞生!



作为深江铁路全线控制性工程,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全长13.69千米,项目采用两台盾构机从南沙侧、东莞侧相向掘进。


当天,“大湾区号”盾构机率先完成掘进任务,标志着南沙侧的盾构掘进任务已全部完成。截至目前,珠江口隧道整体施工任务已完成三分之二。



深江铁路是全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该铁路线路正线长116千米,设计时速为250千米,途经深圳、广州、东莞、中山、江门五个地市。


搭载全国首套智能掘进系统破解三大难题


中铁隧道局承建的2标段盾构法隧道长2930米。“‘大湾区号’已完成全部掘进任务,接下来我们将进行盾构机拆解工作,并继续推进隧道内部结构施工。”中铁隧道局深江铁路2标项目总工程师许斌斌介绍。


中铁隧道局承建的2标段盾构法隧道长2930米。



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施工面临三项世界难题:超长距离、超高水压、复杂地质。隧道水下最大埋深达115米,最大水压高达1.06兆帕,创下了我国海底铁路隧道最深纪录。


其中,2标段全长9.175千米,属于海底施工超长隧道;最大水压相当于在指甲盖大小的面积上承受10.6公斤的压力;隧道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地层软硬不均占比22%,断层破碎带占比17%,全断面花岗岩地层占比31%,岩性复杂多变,对设备性能和施工技术提出了极大挑战。


针对隧道特点,项目量身定制了超大直径(13.32米)的“大湾区号”泥水平衡盾构机。该盾构机不仅可承受1.2兆帕的最大水压,还配备小刀间距常压复合刀盘、可伸缩主驱动、超高压自动补偿、四回路保压、气垫直排掘进系统等多项创新科技,确保了盾构机在超高水压不良地质段进行连续、稳定、安全掘进。


施工过程中,建设者积极探索盾构隧道智能建造实践路径,搭载了全国首套工序化应用的盾构智能掘进系统。该系统以“八大智能”为核心,实现了盾构隧道施工一键启动“智能掘进”、预制构件“智能拼装”、生产调度“智能协同”、故障数据“智能诊断”、隧道结构“智能检测”等功能,有效助力工程高效优质推进。


施工过程中,建设者积极探索盾构隧道智能建造实践路径,搭载了全国首套工序化应用的盾构智能掘进系统。


穿越近21种地质及9条断层破碎带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4月,“大湾区号”盾构机掘进至F3-1断裂带,面临重大技术挑战。


项目团队制定了“智能检测+实时比对+自动调整+超前注浆”的技术方案。方案依托大数据云平台和盾构智能掘进系统,实行“一环一策、动态管理”,为后续类似工程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自2021年12月25日正式始发以来,“大湾区号”盾构机已依次穿越了近21种地质以及9条断层破碎带,期间还创下了单日掘进24米、当月最高掘进432米的好成绩。


深江铁路建成通车后,将深圳、东莞、广州、中山、江门这五座大湾区城市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实现深圳前海自贸片区与广州南沙自贸片区半小时高铁互联互通,对进一步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促进珠三角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