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资讯

珠三角年中观察|九市GDP超5.3万亿元,反弹与逆转同在

来源:南方+


上半场,珠三角稳住了吗?


7月31日,随着佛山“官宣”上半年答卷,珠三角九市经济半年报全部“晒”了出来。


虽然各地经济增速有高有低,出现一定分化,但如果透视珠三角这个整体的形与势,稳与进仍是关键词。



从总量来看,深圳、广州、佛山、东莞四大万亿城市凭借大块头仍稳居前四强。珠三角九市GDP加起来达53237.42亿元,占广东省约81.6%,比重进一步提升。


从增量来看,上半年珠三角GDP比去年同期增加超过2000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地级市,甚至超过韶关、阳江、汕尾、梅州等多个地市全年经济总量。


从增速来看,九市GDP全部实现正增长。深圳(5.9%)、东莞(5.3%)、惠州(5.1%)、珠海(4.9%)、中山(4.5%)还跑赢全省大盘。省内9个城市增速高于全省均值,其中珠三角占了5个。


尽管面对诸多困难与挑战,珠三角总体上扛住了压力,挑起了广东的大梁。


细看各地成绩单,一些新趋势、新变化值得关注。


看珠江东岸,各市经济增速普遍不错。深莞惠不仅都超过全国(5%),还“组团”挺进全省增速前5名。


看珠江西岸,城市卡位战上演大逆转。中山上半年经济总量反超江门、茂名,重新杀回全省第七。


看珠江东西两岸,工业投资较为强劲。深圳、广州、中山、东莞、佛山的工业投资均以两位数增长,正在积蓄更多动能。


横下一条心来抓经济,在破与立中,珠三角期待突围。


东岸的高光

GDP增速均跑赢全国,深莞惠凭什么


透过珠三角经济半年报,有一个现象显而易见:电子信息产业发达的城市,上半年经济增速普遍较快。


这在珠江东岸体现得尤为明显。


深圳、东莞、惠州集体迎来高光时刻,GDP增速居珠三角前三,分别排在全省第二、第四和第五,不仅远超全省平均增速,还跑赢了全国大盘。


这三座互相接壤的珠东城市,不仅同属深圳都市圈,还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特征——电子信息产业都是它们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产值规模也均居全省前三。


不仅都以电子信息产业见长,它们的产业上下游协作也非常紧密,甚至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华为、OPPO、vivo、TCL、华星光电等一批“牛企”都来自这里。


在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下,深莞惠之所以能够实现相对较快的经济增速,电子信息产业的强势反弹功不可没。



先来看一组数据。


深圳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0%。


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9.9%。


惠州电子行业增加值增长12.4%。


都实现两位数增长,这样的速度,可以说势头比较猛。特别是相比去年被外界质疑工业“拉胯”,东莞此次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反弹最明显。


在这背后,是全球消费电子行业回暖,以及人工智能、卫星通信、折迭屏等技术迭代,带动手机、电视等智能产品需求加快复苏。


应该说,深莞惠在电子信息领域无论是制造能力、产业配套,还是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都堪称顶级选手。


以惠州为例,其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产值已连续两年超过5000亿元。在最新公布的广东省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榜单中,惠州有12家企业入选,数量排在全省第二,仅次于深圳。


前不久,广东省委、省政府还赋予惠州四大战略定位,其中之一就是“国内一流数字产业基地”,寄望惠州电子信息产业跻身世界前列。


正是因为电子信息产业家底厚实,加上积极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深莞惠很好地接住了市场回暖这一波“泼天富贵”。


深圳3D打印设备、服务机器人、电子元件产品产量分别增长83.3%、37.6%、29.1%。


东莞智能手表、路由器、5G智能手机、集成电路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35.8%、96.1%、33.4%、20.6%。


惠州在电子信息等产业带动下,规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4%,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0%,增速和占比都较高。


头号支柱产业强力支撑,工业稳“压舱”,深莞惠的底气当然也就更足。


从规上工业增加值来看,深圳增长12.0%,东莞增长10.0%,惠州增长9.2%,均远超全省及全国平均增速(6.0%)。


西岸的竞逐

中山反超江门茂名,“过江”成关键变量


如果说珠江东岸城市受益于电子信息产业的拉动,那么珠江西岸的利好也很明显,那就是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的“过江效应”。


上半年,经港珠澳大桥进出口总值破千亿,达1044.1亿元,同比增长16.4%。深中通道虽然6月底才正式通车,但跨区域资源流动的利好已提前开始释放。


这在经济数据上得到印证。在珠三角,除了东岸的深莞惠,还有西岸的珠海、中山上半年GDP增速跑赢全省大盘。


这两座城市跑得较快,工业同样提供了重要动力。


以珠海为例,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7%,位居珠三角第二,仅次于深圳,且已连续6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市“4+3”产业增加值增长11.8%,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80.0%。


从GDP总量来看,珠中江的竞逐赛比较胶着。特别是中山与江门的卡位战非常激烈。


前些年,中山的经济总量在全省排名接连下滑,一度跌到第10名,去年则为第9名。


此次中山迎来逆转,凭借4.5%的增速实现1885亿元GDP,超过了江门(1876.4亿元)、茂名(1843.76亿元),一跃到了全省第7名。


虽然只是暂时小幅领先,但也来之不易。中山为何能够快跑一步?


如果对增长数据进行拆解就会发现,中山在多个领域的增幅都还不错。


除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外,中山还有不少指标颇为抢眼。特别是工业投资增长21.0%、进出口增长12.6%,均居珠三角第3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则以2.0%的增速排在珠三角第2位。


“三驾马车”都比较稳,是中山实现反超的重要因素。


这背后还有一个关键,就是深中通道。今年,中山抢抓机遇,在招商引资和深中一体化等方面积极发力。


从深中通道开通后的效果来看,刚满月总车流量就超300万车次、日均10万车次。这为带动中山的消费、投资和产业,打开了巨大想象空间。


未来,中山能否持续超越江门、茂名,甚至与珠海掰手腕?就看能否把“超级流量”变为“超级留量”。


广东的突破

多地外贸反弹,深惠江进出口额创历史新高


广东是中国经济第一大省,也是外贸第一大省,而珠三角经常被称作“世界工厂”,外向型经济发达。看经济冷暖,进出口是重要窗口。


上半年,珠三角外贸普遍呈现反弹的趋势,五市进出口实现两位数增长。


特别是深圳,一路高歌猛进,进出口总额超过2.2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大增31.7%,领跑珠三角,占广东省(4.37万亿元)的半壁江山。


惠州的进出口也创历史新高,达1852.4亿元,同比增长22.7%,增速排在珠三角第二。其中,出口1040亿元,增长6.8%;进口812.4亿元,增长51.5%。


进出口增速紧随其后的,分别是中山(12.6%)、珠海(10.8%)、江门(10.7%)。江门进出口规模和出口规模也都创历史新高。


此外,肇庆(4.5%)、东莞(3.4%)也实现进出口增长。


东莞的增速虽然不算很高,但具有风向标意义。


作为中国外贸第五城,东莞上半年进出口增速比一季度提高了2.8个百分点,且6月单月进出口增长10%、外贸规模创今年新高。尤其是对比去年同期外贸大幅“失分”导致经济增速较低,东莞今年的表现显得比较难得。


这也反映出广东外贸持续向好。


实际上,上半年广东进出口增长13.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7.7个百分点;外贸规模也创历史同期新高,占全国的20.6%。


一边是进出口屡有新突破,一边是工业投资增长普遍较强劲,珠三角的潜力逐步释放。


上半年,珠三角有五市工业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


遥遥领先的是深圳,以49.2%的工业投资增速领跑珠三角;其次是广州,增长24.6%;中山、东莞、佛山分别增长21.0%、13.8%、12.1%;肇庆则增长8.0%。


这些面向未来的投资,将成为各地今后能否实现经济奋力一跃的关键。


机遇很多,挑战也仍在。正如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出现分化,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


这些发展中、转型中的问题,正是珠三角全力应对的,也考验各地的智慧与决心。


稳住上半场,决战下半程,未来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