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资讯

陈茂波:中美湾区合作空间庞大

来源:香港政府新闻网


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网志撰文,谈及日前在美国加州出席两个大型会议,中美两地与会者都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旧金山湾区合作空间庞大,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绿色转型过程中,中美两国也有很多合作机遇。


以下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6月2日在网志发表的文章:


上周我从法国巴黎转到美国加州,在柏克莱市出席了两个大型会议,其中一个是以粤港澳大湾区与旧金山湾区的绿色发展、商务和投资合作、人文交流为主题的中美湾区对话,另一个是聚焦在应对气候变化及绿色转型与发展的中美地方气候行动高级别活动。两场会议汇聚中美两地逾20个地方省、州和城市的政府部门、企业、学术及智库机构等,合共200多名代表出席交流讨论。


旧金山愿景是这两场会议成功举办的重要背景。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11月在旧金山与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在政治外交、人文交流、全球治理等领域达成多项共识,确立面向未来的旧金山愿景,为两国关系发展点明方向,也为湾区对话和持续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务实的基础。


这次与会的中方代表团成员超过100人,包括由广东省省长王伟中、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杨万明分别率领的代表团,以及由我和澳门社会文化司司长欧阳瑜分别率领的港澳代表团。美方与会代表则包括加州州长纽森、前州长兼加州---中国气候研究院主席布朗、美国总统气候问题副特使杜克,以及其他州政府的代表。


会议内外,两地与会者都不约而同的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和旧金山湾区之间有着庞大合作空间,而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绿色转型的过程中,两国在地方层面亦有很多可进一步合作的机遇。总括而言,我有以下几点观察。


第一、要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加快推动绿色转型及可持续发展,关乎整个社会及商业活动的调整和转变,牵涉跨业界、跨地域、多层次的长期合作。以经济绿色转型为例,不管是航空、航运、交通运输和建筑,以至不同产业和企业的商业贸易和生产制造等,相关转型都需要有资金、科技与人才的支撑,也需要其他人文和学术领域持份者的参与,才能更好推动对相关议题的充分认知和理解,同时也有资源和能力去践行理念。正因转型的过程复杂、不同行业亦须寻求创新方法应对各自挑战,无论是跨地域的交流,又或是地区层面的跨业界讨论,都会启发出值得探索的合作空间和发展领域。


我这次率领参会的「香港队」,20多名成员来自不同界别,除了环境及生态局、运输及物流局、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商务及经济发展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办公室,以及投资推广署等政府代表,也包括金融管理局、香港交易所、科学园、数码港,以至香港大学及香港科技大学的代表。我们一方面分享香港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转型(包括绿色科技创新和绿色金融)的经验,另一方面也从与者会的分享中,洞察到更多合作的可能。


第二、中美两国的与会代表都认为,两个湾区既有相似却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在人才、技术和资金方面各具优势。我这次在出席两场大型会议期间,亦把握机会与创科初创企业会面交流。无论是来自香港、经科技园甄选并获支持到硅谷交流半年的创业者,又或是一直扎根硅谷的科技公司,他们都认为两个湾区机遇处处,有很大兴趣在对方的市场接触新的潜在客户及探索合作机会。


可以说,两个湾区的对话和合作并非偶然,而是因为彼此的特色和优势,相互吸引;而彼此亦了解到只要能开放交流,协同创新,就可创造更大的价值,为未来解决更多难题。


第三、两个湾区在交流绿色发展经验时,彼此启发,产生新角度、新意念,丰富了应对问题的思考方法。以绿色金融为例,香港的绿色和可持续债券发行量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助力区域的绿色转型;加州则透过政策框架及措施,推动碳市场交易发展,让相关行业的企业加速落实减碳进程,这是值得我们借镜的地方。


另一方面,我国近年大力推动应用新能源汽车的进程,亦让加州思考如何加速自身在这方面的发展。去年我国新注册的新能源汽车超过740万辆,占新车数量超过30%,而加州的相关数字则为25%。他们亦欣赏并希望参考香港在城市发展规划中,以集体运输为骨干的运输模式,以减低私家车引致的碳排放问题。


务实的议题总是良好合作的好开始。乘着这次活动的契机,我们与旧金山湾区伙伴分别在三个范畴,即碳市场发展及可持续金融、推动两地相互投资和绿色发展,以及促进青年交流及人才培训等方面,签订了合作意向书或备忘录,为展开更深入和密切的合作铺路。


这次中美湾区对话和中美地方气候行动高级别活动,为努力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旧金山愿景贡献更多地方力量。